網紅之外的蘇州攻略,6000字都寫不完
這幾天,蘇州的熱度真的很高。
上海新一波疫情中,有三位姑娘結伴去了一趟蘇州,回到上海后被確診(大家出門一定要注意防護啊)哪知她們的行蹤軌跡竟引發了全網關注。
盡管疫情一直牽動著大家的神經,但廣大網友依然被她們的行程種草。
經過蘇州土著的非官方認證,這份流調報告,稱得上蘇州旅行攻略教科書。不少人都被這三位姑娘的三天蘇州之行給驚艷到了。
她們完美避開了山塘街、平江路這樣的網紅景點......反而選擇了幾個相對小眾的園子,還夜游了網師園。
然后直奔離市區很遠的東山紫金庵、甪直;還去了游客不太選擇的保圣寺,以及斜塘土地廟這樣連本地人都不一定去過的冷門古跡。
同時也引起了一大波文博愛好者的共鳴,“自己偷偷藏了很久的仿古寶地被人挖出來了,完蛋,以后一定大火!”
還有更眼尖的朋友,發現她們吃飯的吳門人家,可不是網上推薦的網紅餐廳,真的是本地人的首推,據說她家的糖粥在蘇州數一數二!
而十全街更是妥妥的美食聚集地,藏著一眾蘇州老字號,憑著積累多年的好口碑圈粉無數。
不得不說,這3位姑娘是真的資深玩家(我認輸好嗎
)
我猜,她們應該已經不止一次去蘇州玩了,或許那些大家熟知的拙政園、寒山寺她們早已去過。畢竟想要玩遍臥虎藏龍的大蘇州,只花三天三夜可不夠。
古典園林是蘇州的靈魂;每一條小橋流水的古街都值得慢走慢逛;蘇式韻味的秋日哪怕看過千萬次都還是會心動;蘇州美食更是可以撐起一整季紀錄片。
一年四季都好玩的蘇州,小編早不知寫過多少次了,今天這篇可能會跟以往不太一樣。
這次,小編跟著這幾位姑娘替大家準備了一份攻略學習學習,結合了吃、住、行、游,出了一份蘇州深度小眾攻略。等疫情好轉,去蘇州可以直接抄作業!
來一場園林仿古之旅
看網紅之外的蘇州城
來到蘇州是怎么都繞不開古典園林的,曲橋回廊、移步異景,便是園林的絕妙之處。
很多人第一次到蘇州,一般都會選擇名氣大的拙政園或獅子林。但是這兩個園林游客也比較多,想去的朋友一定要趕早,避開旅游大軍。
之前蘇州的朋友倒是跟小編說過,無需太在意四大園林的名號。蘇州園林百來座,都各有千秋,不管選那一處都不會失望(我還被他調侃了:你如果不懂點文化底蘊啊造園布景啥的,可能蘇州所有園林在你眼里都一個樣
)
其實也不必非懂造園之法,走進園林感受主人曾經留下的生活痕跡,尋找詩意的山水世界,便足矣。
蘇州的秋日,一半都藏在園林里;如今的姑蘇城,正值秋日的顏值巔峰。滿地黃葉,比春日里的落英繽紛更讓人震撼。
/滄浪亭/
滄浪亭,蘇州現存最古老的園林。一本《浮生六記》,一段愛情故事,讓這里成為蘇州人心中的浪漫之地。
如果你之前逛園林都是走馬觀花的形式,以后不妨多留意留意細節。窗是園林的眼睛,框住了一年四季的美。
而滄浪亭的漏窗共有108式,圖案花紋沒有一處是相同的,在蘇州園林中獨樹一幟。陽光透過漏窗投射在地面上,形成變化的光影,美到讓人驚嘆!
秋日,園中的假山、亭臺、復廊,都被染上了繽紛色彩,陽光也因此有了藝術的氛圍。
/網師園/
網師園靠近車水馬龍的十全街,但依然鬧中取靜。雖然不大,但勝在精致。
相比較名氣更大的拙政園,網師園顯得有些含蓄。只有路邊幾塊小小的牌子提醒路人網師園在這兒。
走到網師園,需要穿過巷子,這里住的都是地道老蘇州,很有生活氣。網師園就在巷子深處,終于明白為什么它原名叫“漁隱”,隱于鬧市,隱于街巷。
網師園的白天和夜晚,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感覺。白天的網師園更雅致一些,到了晚上可以欣賞古箏,聽一首昆曲,少了白日的喧囂,夜晚的網師園更有一番蘇式韻味。
尋千年古剎里的秋日光影
看古詩詞里的姑蘇城
/東山紫金庵/
如果不是因為這份流調,或許很多人都沒聽說過紫金庵吧?
紫金庵始建于南北朝,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。紫金庵的山門不大,懸掛的“古紫金庵”四字,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費新我老先生的手跡。
三位姑娘在紫金庵這里停留了很久,想必她們一定喜歡這里的雕塑藝術。
庵堂里保存的羅漢塑像是我國雕塑藝術的精華,由南宋民間塑手雷潮夫婦所做,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。
雖說小編沒有見過實景,但搜集資料的時候還是被震撼了一把。
因為離市區較遠,所以環境相對清幽。這里有一棵古銀杏,深秋時節來此,現在剛好能看到這里的盛景。
/保圣寺/
保圣寺幾經興廢,最盛時,有過僧侶過千人。87版《紅樓夢》里葫蘆廟的取景地,就是這兒。
廟前共歷千年歲月的三株古銀杏,依然屹立不倒。那一抹金黃,照亮了整間寺廟,在陽光下,宛如夢境。似乎秋日的寺廟也總離不開銀杏。
保圣寺的鎮寺之寶,就是那組現在專藏于“保圣寺古物館”里的九尊泥塑羅漢,真的嘆為觀止。
曾經有半數羅漢被毀于歷史之中。據說經過了蔡元培、顧頡剛等向社會呼吁搶救,才將這幸存的九尊壁塑羅漢像保存了下來。
現在我們目前的羅漢塑像是被幸存的另一半,堪稱瑰寶,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看一看。
/斜塘土地廟/
三位姑娘來這兒的時候,土地廟并沒有開放。但卻讓大家知道了,蘇州工業園區還有這樣一處古跡,是蘇州僅存的四大宋元木結構建筑之一。
歷經800多年風霜依然保存完好。土地廟藏于現代化的建筑群之間,顯得格外特別。
如果不是非常深入的了解過,真的很少有人會來這兒吧。
這些少有游客的大街小巷
藏著滿滿的煙火氣
若想尋找蘇州最初的江南模樣,古鎮老街,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千萬不要在趕時間的時候去,粉墻黛瓦,吳儂軟語…適合慢慢感受愜意的時光。
比起熱鬧的商業街,那些未經開發的老街更深得我心。街上住的都是當地人,偶爾傳來幾句鄰居間的嘮嗑,還有小孩子的奔跑打鬧聲,那才是真正的人間煙火。
/湘城老街/
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,陽澄湖鎮還有一條湘城老街。平時很少有外地游客來,也沒有五花八門的網紅店鋪,唯有八零年代的理發館、五金店、彈棉花的老店留存至今。
街上古風依舊,斑駁的墻體、窄窄的石板路、木扇門的咯吱聲。就像是被歲月磨礪過的老人,一直在向我們輕聲訴說著往日的記憶。
喜歡人文攝影的朋友,一定要用小本本記下這個地方。你要是背個相機來這兒掃街,保證你一整天都舍不得走。
這條街從街頭到巷尾,都彌漫著芝麻香,那是湘城麻餅飄出來的香味,當地人從小吃到大,路過一定要嘗一嘗哦。
/葑門橫街/
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,葑門橫街漸漸變成老蘇州人的菜市場。但不是那種大賣場的類型,有點像舊時的集市。
這條街真是藏了滿滿的寶藏,既能挖到很多地道美食,又能感受人文情懷。
早晨七八點和傍晚四點左右,這條街最熱鬧,都是當地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出來買菜,滿街吆喝聲與討價還價聲卻聽得極其舒適。
每逢春節,葑門橫街的年味兒就特別濃,人情味和煙火氣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新鮮的瓜果蔬菜、百年老字號...這兒全都有。除了買菜,當地人的早餐也順便解決。街頭煎包店的平底鍋忙到沒機會喘氣兒,剛出鍋一下就空盤。
趙天祿的油汆團子、張記的大餅油條、周媽媽的大肉粽、黃富興糕團...逛完真的能胖一圈(美食指南呢,這兒記得劃重點啊)。
蘇州美食地圖
不能只有我一個人變胖
/老蘇州的一天,從一碗蘇式湯面開始/
毋庸置疑,蘇州是一座極其好吃的城市,“不時食物”。讓上海人驅車百里也要來吃的一碗蟹黃面,踏著清晨霧氣趕去吃的澆頭面,還有散落在城市間大街小巷中的軟糯糕點。
在老蘇州人眼里,沒有什么事兒比早晨吃一碗湯面來得重要,睡懶覺也不行。
燜肉、爆魚、蝦仁...憑518種澆頭創世界紀錄的面,來蘇州必吃。
松鶴面館
觀前街的這家百年老館子,是小編每次來蘇州趟趟都要來的店。
紅湯面和清湯面是小編的最愛。
紅湯面并非辣湯,而是由醬油的紅、混合燜肉鹵汁的香味按照一定比例調出來的,湯頭著實鮮美。
清湯面入口勁道,澆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錦上添花。
@大眾點評殷仲秋
面條很細,分量也很足,記得一定要趁熱吃,不然泡久之后口感就沒有那么好了哦。
胃口足夠大的話還可以再來配上一份蟹黃湯包,簡直打開了高配版本的全新一天。
地址:太監弄1-27號
同得興精品面館
蘇州面館真的很多,裕興記的三蝦面和二面黃很出名,瓊琳閣的澆頭達到18種至多,胥城大廈的奧灶面被稱為“姑蘇第一面”,但小編還是更偏愛上過《舌尖》的同得興。
當地人推薦我來嘉馀坊的,說這家更正宗。
不同季節去吃到的澆頭也不一樣。同得興最有名的是每年五月上市的楓鎮大肉面,可惜現在不是當季,應該是吃不到了。
蘇式面可以選擇紅湯或白湯的,白湯較清淡,紅湯加了醬油味道較重。
紅湯的味道整體更偏甜,味道濃郁,浸泡在湯汁里的細面的軟硬恰到好處。
而炒鱔糊和油燜茭白也很討喜,新鮮出鍋帶著絲鑊氣,將澆頭撥弄到面碗中超級有儀式感。
地址:嘉馀坊6號
/蘇州人的生活里,缺不了一口甜/
總有朋友跟小編說:蘇州啊,太甜啦(但吃得歡其實也是他)。
不管是正餐還是小吃,留在舌尖上的總有一絲專屬蘇州的味道,甜,但不膩。
潘玉麟糖粥
除了小編開頭提到的吳門人家糖粥,位于皮市街的潘玉麟糖粥絕對是名副其實的排隊王。
營業時間是中午12點開到下午3點,但也非常“任性”,下雨天不出攤兒,寒暑假不出攤兒,家里有事兒不出攤。有的時候得看運氣(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就沒趕上)
一條小巷,一個小攤,一對老夫婦,一碗糖粥,販賣的是老蘇州的味道。
他家的糖粥和小圓子是最受歡迎的,現熬現賣,拿到手還是滾燙熱乎的。
小圓子比較彈牙,被熬制到成沙的紅豆包裹著還挺香的。
它很網紅,但也確實好吃。排隊的不止有游客,還有蘇州本地人,本地人甚至一買就買好幾碗。
地址:皮市街與史家巷交叉口向東50米
楊招娣糕點
糕點店由楊招娣夫妻倆經營,他們早上四點就開始準備食材,下午兩點開始售賣,賣完就關店。
店里的招牌是赤豆豬油糕,像蛋糕似的一個個整齊排列在櫥柜里,可以四分之一、八分之一的買,還可以讓他幫你切開。
排在前面的大叔就拖了個行李箱裝走了好幾塊(如果想送人可以別讓他切開),開門10分鐘已經售空一半。
赤豆豬油膏非常厚實,買了四分之一就已經比臉還大了,感覺一大家族吃也不為過。
它少見的沒那么甜膩,紅豆的軟糯配合豬油的香,趁熱入口超級好吃,一定要趁熱吃!
豬油晶瑩剔透的真的很可愛(這是冷卻后的狀態)。
熱乎乎的時候豬油入口讓你感覺不到膏狀,完美融合在糕體里,甜中帶咸的口感讓人驚喜。
地址:皮市街277號
/走幾步就是小吃店 這些絕不能錯過/
朱新年點心店
湯團,在蘇州小吃里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。湯團其實就是湯圓,南北方一直都有咸甜之爭。但蘇州則很包容,咸甜皆有,“咸中意,甜歡喜”。
在蘇州湯團店里,朱新年一定有一席之位。早上來這里吃一碗湯團,感覺接下來一天都會有動力。
小編在這點了4個湯團,咸口的鮮肉湯團和甜口的芝麻湯團各2個。一開始還擔心點四個有點寒酸,后來端上來發現個頭超大,是自己多慮了。
鮮肉湯團湯汁很多,肉嫩,味兒足,很好吃;芝麻湯團料足,甜度恰到好處,也很好吃,嘿嘿嘿很高興都沒踩雷。
地址:分店很多,選方便的即可
啞巴生煎
蘇州必吃的美食店鋪,啞巴生煎絕對上榜。雖然分店開了很多家,但也絲毫不影響它的品質及受歡迎程度(我真的超級喜歡吃生煎,在蘇州那幾天,天天都吃)。
所有食材都是現點現做,尤其是生煎,師傅們在廚房親手制作,如果錯過了上一籠,你還得站著等下一輪出爐。
用筷子輕輕戳開,湯汁就順著生煎皮流下來,看著就十分誘人。
生煎皮煎得很脆,包裹著的肉餡很足很嫩,口感帶著一絲甜味,超級香的。
點一份生煎+一碗泡泡餛飩是標配。泡泡餛飩皮很薄,湯是咸口的,配合著甜咸口的生煎吃非常解膩。
地址:分店很多,就近選擇
/逛完這幾條街,相當于吃遍大半個蘇州/
講真的,光是蘇州美食,從面、小吃再到本土菜館,小編開三篇攻略都很難寫完。話不多說,直接上干貨了。
我搜集了蘇州幾條街的美食,要是逛的時候遇到了,都可以進去嘗嘗(吃完是別想了,不可能的)
十全街
這條街除了各大美食,還有一眾非常小資的咖啡館,下午可以去那兒坐坐,拍拍照聊聊天。
推薦美食:近水樓、五卅酒家、同得興面館、萬泰興、麻雀咖啡、紅樓果汁鋪、黎里高記辣腳、饞佬沛、祥鑫飲食店、小姜鍋貼、Solo Cafe、綠狗咖啡、無二空間
定慧寺巷
特別火的雙塔市集也在附近,有咖啡館、文創店,年輕人特別愛來這兒。
推薦美食:王氏林記燒餅、杜三珍、陸家市食品店、紫笑香綠豆湯、興奮羊肉老店、雙塔市集(喜有福、老意和餛飩、裕永盛生煎、棠芝坊海棠糕、小熱葷、大孃孃、面見陽春)
書院巷
早餐可以來這兒吃,燒餅、油條、蛋餅、餛飩……傳統早餐這兒都有。
推薦美食:老王蛋餅、明月樓糕團、潘記隆燒餅、杜三珍、矮腳樓餛飩、黎里王記辣腳
西中市
這兒隱藏了很多寶藏美食小店,腌臘店、熟食店、糕點店...這里不得不提一下閶門姚記豆漿,是小編心中的yyds!
推薦美食:三德利皺紗湯包館、老陸稿薦、朱鴻興、陳記一品齋粽子、閶門姚記豆漿、黎里辣腳、鼎盛鮮、五德居、老陸家湯包館
旅行實用tips
交通
飛機:蘇州暫時沒有民用機場,大家可以坐飛機到無錫或上海,無錫過去會更近一些。
高鐵:周邊城市坐高鐵都很方便,蘇州站位于市區,蘇州北站相對離市區遠一點,蘇州園區站靠近金雞湖,大家可自行選擇
地鐵:蘇州目前開通5條地鐵,基本上去哪都比較方便
住宿
蘇州優秀的酒店還是很多滴,小編給大家推薦幾個:
1、市區首推蘇州有熊,前主人是建筑大師貝聿銘的叔祖,青山周平設計,相當于直接住進園林。距離拙政園、獅子林步行只有15分鐘的距離,非常方便
2、如果去陽澄湖,推薦住陽澄半島英迪格酒店,坐擁陽澄湖畔C位景觀。
3、如果是去天平山看紅楓,可以住一下環秀曉筑養生度假村,離天平山還挺近的。
路線推薦
day1:到了蘇州可以先去皮市街買糕點吃糖粥——然后可以去不遠處的滄浪亭——十全街覓食——夜游網師園
day2:如果愿意早起就去葑門橫街吃早餐(或者挑選美食指南里的任意一家面館)——下午去甪直參觀保圣寺,順便逛逛古鎮
day3:東山紫金庵比較遠,慢慢悠悠能花去大半天,順便逛一圈東山
day4:時間充??梢匀ハ娉抢辖终凑礋熁饸?/p>
小編的路線僅供參考,最終還得根據大家的實際情況而定哦~
最后的最后,也是重點!!不管去哪兒,記得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。也希望三位姑娘早日康復。
tags標簽: